中新網巴彥淖爾3月21日電 題:梭梭嫁接肉蓯蓉 內蒙古漢子20載摸索治沙致富雙贏路
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
“我想讓牧民擺脫傳統(tǒng)養(yǎng)畜放牧的經營模式,探索出一條沙漠增綠、牧民增收的生態(tài)致富路,依靠梭梭成功嫁接蓯蓉、鎖陽等,發(fā)展特色生態(tài)產業(yè)!21日,內蒙古自治區(qū)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呼和溫都爾鎮(zhèn)呼和溫都爾嘎查(嘎查相當于村)護林員孟克畢力格如是說。
烏拉特后旗呼和溫都爾鎮(zhèn)位于陰山南麓,河套平原北緣,今年61歲的孟克畢力格就出生于此的一個普通牧民家庭。
20世紀末,由于巴音溫都爾沙漠橫亙于此,孟克畢力格一家吃盡了風沙的苦。“當時幾乎沒有路,一家人進出只能按照大致方向在沙漠中艱難繞行,車子不小心就會陷在沙里。不到20公里的路,開車要走上一個多小時。”孟克畢力格回憶道。
經過多方考察,在說服家里人后,孟克畢力格帶著家人在千畝荒沙中揮鍬揚鎬,悉心植下一株株綠色的梭梭幼苗。
“由于種植梭梭需要水,我們就拿車從2公里外的水源地打水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終于將梭梭栽種成功!痹诿峡水吜Ω窨磥,盡管一家人的能力有限,但保護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愛護賴以生存的家園不能等,能干多少算多少。
當地牧民看到孟克畢力格在種梭梭、保護生態(tài),也紛紛出力。在孟克畢力格的帶領下,牧民們開始種植梭梭并人工嫁接肉蓯蓉,探索走出一條治沙與致富雙贏的路子,逐步改變自身生存環(huán)境惡化、生活貧窮的現狀。
2001年6月,烏拉特后旗飛播造林治理工程在巴音溫都爾沙漠拉開了序幕,新的造林治沙行動在茫茫沙海中如火如荼。孟克畢力格主動申請加入到飛播造林隊伍中,他了解這片沙漠,太希望這片沙漠如愿變成綠洲。
當時,從前山到后山沒有成型的路可走,孟克畢力格就帶路在崎嶇的山脊上緩慢行進。到了播區(qū),孟克畢力格帶著帳篷、炊具就地安營扎寨,他還帶著愛人,在飛播區(qū)志愿給工作人員做飯。
“沙區(qū)天氣炎熱干燥,加之種子散發(fā)出的農藥味兒,讓工作人員的皮膚經常過敏,但大家沒有一絲怨言!泵峡水吜Ω裾f。
經過多年努力,巴音溫都爾沙漠飛播造林成效顯著,播區(qū)內灌木生長茂盛,一片綠色。孟克畢力格家的路兩側長滿了植被,路也變硬了,進出沙漠只需20多分鐘。“牧民都通過生態(tài)移民到山前農區(qū),我自愿留下來守護這片綠色沙漠,成為一名護林員。”
2013年,孟克畢力格離任嘎查黨支部書記,成為一名專職的護林員。他每天都堅持3次巡查,遇到盜蓯蓉、在禁牧區(qū)放牧或者亂砍濫伐的人,他予以制止,親戚也毫不例外,沒收盜挖工具并宣傳盜挖蓯蓉對生態(tài)破壞的嚴重性。就這樣,他先后處理了大大小小的盜挖蓯蓉、禁牧等事件80多件,有效保護了野生動植物資源。
截至目前,巴音溫都爾沙漠呼和溫都爾鎮(zhèn)境內已經完成飛播面積50余萬畝,圍封面積超百萬畝。通過對飛播作業(yè)區(qū)的成苗調查,播區(qū)內平均每公頃有灌木苗5200株以上,且分布比較均勻,在沙丘中下部生長茂盛,飛播造林成效面積率穩(wěn)定保持在55%以上,固定了流動沙丘,取得了成效。
如今,巴音溫都爾沙漠中梭梭、白刺、檸條等沙生植物隨處可見,生機盎然,孟克畢力格和妻子經常來查看梭梭長勢情況!敖洺砜纯,心里才舒坦。20多年了,小苗長成了大樹,不容易啊!泵峡水吜Ω裾f。
從嘎查村黨支部書記到護林員,從種梭梭到守護梭梭林,孟克畢力格堅守荒漠20余年,默默用行動詮釋了堅守的含義。2022年,孟克畢力格獲得了“全國綠化勞動模范”榮譽稱號。(完)